近年来,在水稻生产过程中,杂草为害日益趋重,已成为我市水稻高产、优质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我市杂草种类繁多,其中稗草、千金子发生面广、为害最重,杂草稻、李氏禾、丁香蓼、碎米知风草、糠稷等在局部地区局部田块为害较重。目前,我市单季晚稻即将开始播种育秧,是除草的关键时期,各地应在播种前后切实做好杂草防除工作。
一、非化学控草技术
1、农业措施。做好深翻整地,强化以水控草,扩大机插栽培规模,营造抑草生态空间;清理沟渠残株、清理田间落粒阻断杂草二次传播路径,构建科学换茬体系,压减杂草滋生基数。
2、生态防控。水稻活棵后至抽穗前,建立稻鸭共作、稻鱼(虾、蟹)共生等模式。如稻鸭共作模式可于7月底亩投放麻鸭苗15~20只,共作时间约2个月,发挥生物取食杂草子实和幼苗的作用,减少杂草的发生基数。放鸭初期田间保持3~5cm浅水,分蘖盛期可升至8~10cm,抑制后期杂草。
3、物理防控。在进水口安置尼龙纱网拦截杂草种子,田间灌水10~15cm,排水带出土表杂草种子,捞取漂浮的杂草种子,降低土壤杂草种子基数;清除跨区或跨地作业的整地、插秧、施药、收割等机械所携带的杂草种子;应用生物降解膜蔽草,在插秧机上加装卷膜覆膜装置,结合水稻机械插秧,一边机插一边覆上生物降解膜,抑制杂草生长。
二、化学除草技术
1、移栽稻田。移栽稻田可采用“一封一杀”策略防治杂草。稻苗移栽前1~3天或移栽后7天内选用丙草胺、丁草胺、苯噻酰草胺、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土壤封闭,也可在秧苗返青后结合第一次追肥用苄·乙或苄嘧·苯噻酰或吡嘧·丙草胺拌尿素撒施。水稻移栽15~20天时选用噁唑酰草胺、氯氟吡啶酯、氟酮磺草胺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选用氯氟吡啶酯、2甲4氯钠、灭草松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丁香蓼、鸭舌草、耳叶水苋、异型莎草等阔叶杂草及莎草。土壤封闭要求天气适宜、田面平整,不能积水,药后3~5天内需保持畦面湿润;茎叶处理要求田间排水,露出杂草,避免高温天气施药出现药害;药后24~72小时内灌水并保持浅水层5~7天左右,切勿浸没秧心。田间大龄杂草可适当采用人工拔草方式进行清除,避免过量用药。
2、直播稻田。直播稻田杂草防控可采用“一封一杀(一补)”策略。播种前3~5天在田面平整后,灌浅水(淹没田面),用丁草胺或噁草酮或丙草胺等芽前除草剂喷雾或甩施或拌肥撒施,田水自然落干后播种;或芽谷播种后2~5天用苄嘧·丙草胺或苄嘧·丙草胺+双环磺草酮喷雾,或播种后3~7天用丁草胺+五氟磺草胺或丁草胺+异噁草松喷雾封杀。在播种15~20天左右,水稻三叶一心时选用噁唑酰草胺、氟砜草胺、氟酮磺草胺、五氟磺草胺或二氯喹啉酸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选用2甲4氯钠、灭草松、氯氟吡啶酯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丁香蓼、异型莎草等阔叶杂草及莎草。后期根据田间残留草情,选用茎叶处理除草剂进行补施处理。抗性千金(上年千金防效差)田块可用吡唑喹草酯、三唑磺草酮或双环磺草酮喷雾,草龄大时适当增加用药量。直播田块要求田面平整保持湿润,土壤封闭时避免积水和降雨;茎叶处理应避免高温天气施药出现药害。
三、注意事项
1、水稻除草要按照标签所述使用范围和使用技术要求安全使用,混配需慎重。后期除草强调适时适量,施药时田间均应排干水,喷雾要均匀周到,做到不重喷、不漏喷。药后1~2天复水,但水面不要浸没秧苗心叶,保水10天以上,使药剂发挥最佳除草效果,并辅以人工除草。
2、水稻上禁用咪唑啉酮类除草剂,限制五氟磺草胺、二氯喹啉酸、氰氟草酯等药剂防治稗草使用次数,严格限制噁唑酰草胺的使用次数,停止使用氰氟草酯防治千金子。
3、上年杂草稻发生较重田块或抗性杂草发生地区,建议避免直播方式,改移栽(机插)方式,移栽前须深翻。
4、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农田化学除草作业时,请注意周边农作物的安全。播种后田间有福寿螺为害,及时放干田间水,用杀螺胺或杀螺胺乙醇胺盐兑水喷雾。
5、农药使用后,应及时将包装废弃物送交各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