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阅读辅助
退出关怀版
关怀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技> 病虫情报
病虫情报  
小麦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出处:土植站 撰稿:王晔青 审核:陈轶平 发布时间:2024-04-02

今年我市小麦长势总体较好,生育期较常年偏迟,普遍偏迟5~7天,地区间、田块间差异较大,早迟田块相差10天以上,目前大部分处于拔节孕穗期。预计生育期早的田块4月上旬开始进入扬花期,大部分田块在4月中旬前后始花。据全市各病虫测报站监测分析,预计今年我市小麦赤霉病中等偏重至大流行,蚜虫偏轻发生,粘虫轻发生。

一、当前主要病虫发生情况:

1、赤霉病:预计中等偏重至大流行。一是我市小麦品种以扬麦系列为主,扬麦28号、扬麦25号等主栽品种对赤霉病的抗病性均较差。二是农户普遍秸秆还田,田间秸秆量大,田间菌源充足。市站4月1日稻桩子囊壳带菌率调查,平均株带菌率为5.7%(1.4~10.8%),接近去年同期的5.8%。嘉善4月1日调查,平均丛带菌率8.3%(5%~10%),株带菌率1.1%(0.4%~2.1%),低于去年同期丛率24.3%、株率7.2%。平湖4月1日调查,平均株率5.8%,略高于去年同期的4.3%。三是据嘉兴市气象部门未来天气预测,我市4月平均气温16~18℃,较常年略偏高,降水量100~150毫米,较常年略偏多,4月2~7日、11~13日、18~21日、24~27日或有过程性降雨,有利于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发展。综上,小麦田间生育进程差异大,扬花期长,充足的菌源条件,如遇适温高湿天气,十分有利于病害的流行。

2、蚜虫:预计偏轻发生。今年小麦蚜虫田间虫量总体偏低,田块间有一定差异。市站4月1日调查,平均有蚜株率1.7%(0.7~3.0%),平均百株蚜量2.1头(1.0~3.3头),明显低于去年同期的平均有蚜株率13.7%、平均百株蚜量32.1头,也低于常年平均的有蚜株率14.2%、平均百株蚜量37.4头。各县植保站近期调查,平均蚜量均较低。嘉善4月1日调查,平均有蚜株率4.1%(0~10.9%),平均百株蚜量11.6头(0~40头),略高于去年同期有蚜株率1.2%、百株蚜量3.0头。海盐4月1日调查,平均有蚜株率2.1%(0.3~3.3%),平均百株蚜量2.2头(0.3~3.7头),接近去年同期平均有蚜株率1.3%、百株蚜量2.5头。平湖近期调查,有蚜株率0.4%,百株蚜量0.3头,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有蚜株率15.6%、平均百株蚜量50.3头。下阶段,随着气温回暖,预计田间蚜量将有所上升。

3、粘虫:预计轻发生,发生期接近常年。据市站糖醋诱蛾系统观测,3月1日~31日平均每台测蛾器累计诱蛾量为11.0头,低于去年同期的14.0头,明显低于历年平均的49.7头;小草把诱卵3月1日~30日平均每把累计诱到卵块0.5块,略低于去年同期的0.8块,也低于历年同期平均的2.2块;根据产卵进度、卵块孵化进度调查,今年粘虫产卵高峰和室内孵化高峰分别在3月15日、3月28日左右,预计二、三龄幼虫高峰期在4月中旬前后,早于去年、接近常年平均。嘉善3月1日~31日监测,平均单把小草把累计诱到卵块0.1块,低于去年同期的0.25块。平湖3月1日~4月1日平均单把小草把诱到卵块1块(3月25日6块目前最高,室内3月31日孵化高峰);去年同期累计3.5块/把,产卵高峰4月2日。根据历年3月卵块数与稳定期田间幼虫发生密度关系预测,大部分田块虫量在防治指标以下,不需要防治。

4、其他:小麦白粉病、锈病暂未查见。

防治意见:

1、以小麦赤霉病防治为主,坚持“适期预防,见花打药”的原则,在始花期全面药剂预防1次,如遇连阴雨天气,隔7~10天作第2次防治。

2、防治药剂可选用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40ml/亩或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60ml/亩+250g/L丙环唑乳油(或40%环丙唑醇悬浮剂)40ml/亩,也可选用咪铜·氟环唑、肟菌·戊唑醇等。选用三唑类药剂及其复配制剂可同时防治白粉病、锈病,不建议使用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

3、蚜虫多的田块,可加10%吡虫啉20g/亩;粘虫多的田块,可加37%氟啶·毒死蜱25ml/亩或90%晶体敌百虫75g/亩。

4、施药时要用足水量,采用细喷雾,喷药要均匀,避免漏喷,药后6小时内遇雨,雨后要及时补治。

注意事项:

1、防治时间因田而定,不能“一刀切”。第一次防治按“见花打药”原则,田间麦穗首次见到花粉时防治最佳。

2、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延缓抗药性产生。

3、农药使用后,应及时将包装废弃物送交各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点。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