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宁市民兴农机专业合作社,一串串沉甸甸的稻穗随风轻摆,一只只体格健壮、毛色光亮的鸭子三五成群地在稻田间嬉戏。
11月4日,嘉兴市农业农村局在这里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稻鸭共育观摩会,吸引了众多种植大户前来参与学习这一集成了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生态农业理念的种养模式。
稻鸭共育是将水稻种植与鸭子养殖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既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又能产生丰富的经济效益。这种模式通过“稻养鸭,鸭促稻”,实现了生态循环。
1、自然防治福寿螺,减少农药使用
稻田中常见的福寿螺对水稻的生长危害很大,而鸭子恰好可以捕食这些有害的外来入侵物种,实践表明,稻鸭共育可以有效减少稻田中的福寿螺数量。同时鸭子有吃野草的习性,游走过程中打掉一部分杂草,是天然的除草机,因此能够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据了解,稻鸭共育模式能使农药使用量减少35%,既生态又环保。
2、天然“施肥员”,减少化肥用量
鸭子在田间活动和排泄,为水稻提供了天然肥料,有效减少了化肥使用量,同时鸭子在稻田中活动,可以有效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通气性,促进稻田根系的生长发育。据统计,稻鸭共育能减少30%的化肥使用,让水稻的品质更高,同时也保护了土壤环境。
3、一田双收,收入多样化
稻田养鸭实现了优质稻米和鸭蛋、肉鸭的三重收获。有数据显示,稻谷亩产量约580公斤,按每斤1.5元计算,每亩稻谷收入可达1740元。此外,每亩还能产出肉鸭1050元和鸭蛋2700元的收入,综合亩均产值高达6490元,去掉成本后每亩利润约3350元。这种种养结合的模式让农民增收更稳定、多样化。
谋划“公司+农户”共富模式
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稻鸭共育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它不仅能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还能保护环境,促进农业的绿色发展。为扩大稻鸭共育的推广面,我局积极谋划“公司+农户”的共富发展模式,为农户提供鸭苗、技术指导及销售渠道,帮助农户安心投产,降低风险。这种模式下,农户不仅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也有助于了稻鸭共育模式在嘉兴地区的推广,助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