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市单季晚稻即将进入破口期,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据全市各病虫测报站调查分析,预计今年我市水稻后期病虫害总体呈中等偏轻发生态势。其中,稻纵卷叶螟中等发生,局部偏重;稻飞虱中等偏轻发生,部分早播早插田块偏重发生;螟虫总体中等发生,二化螟在局部地区偏重发生;纹枯病偏重发生;稻曲病中等发生,甬优系列杂交稻局部偏重发生;稻瘟病感病品种遇适温多雨天气存在潜在流行风险。各地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调查,严密监测,扎实做好水稻破口前病虫害的防治指导工作。
一、病虫发生情况:
1、稻纵卷叶螟:五(3)代稻纵卷叶螟在我市中等偏重发生,表现为田间蛾峰持续时间长、虫卵量较高,但地区间不平衡。市站8月24日调查,平均未孵卵量0.89万/亩,平均虫量1.93万/亩、虫苞率16.25%,其中二龄幼虫占39.7%、三龄占19.0%、四龄占24.1%,龄期较分散。南湖8月21日田间普查,平均卵量8万粒/亩、虫量0.75万头/亩,黑嫩田块、前期未防好田块虫卵量偏高。秀洲8月23日调查平均未孵卵量2.39万粒/亩。平湖8月19日调查,各类型田平均虫量4.72万头/亩,其中一、二龄幼虫占比45.5%;平均未孵卵量2.65万粒/亩。近期六(4)代稻纵卷叶螟田间蛾量将会陆续上升,预计前期失治田块、黑嫩田块将偏重发生。
2、稻飞虱:后期白背飞虱和灰飞虱虫量将自然下降,田间以褐飞虱为主。今年田间褐飞虱长翅型成虫迁入量小,无明显迁入峰,当前田间虫口基数不高。市站7月10日田间首见长翅型成虫,接近历年平均的7月8日,但近期田间虫量均较低仅偶有查见。8月25日观测圃调查,总飞虱3.81万/亩,以高龄若虫为主,褐飞虱未查见,低于去年同期的总飞虱4.48万/亩、褐飞虱0.07万/亩,褐飞虱虫量显著低于历年同期平均的7.58万/亩。南湖8月21日田间普查,以白背飞虱为主,总飞虱0.55万只/亩,明显低于历年。秀洲8月21日调查,未防田块每亩总飞虱5.64万头/亩,未查见褐飞虱。嘉善8月21日查,未防田块每亩总飞虱6.72万头,其中褐飞虱0.96万头,短翅成虫占75%,防治田块每亩总飞虱平均0.81万头,褐飞虱未查见。海宁8月21-25日普查,平均稻飞虱0.28万头/亩,低于去年同期的0.32万头/亩),其中褐飞虱未查见。由于单季稻生育期长,营养条件好,当前褐飞虱处于主害代的前一代,因此仍需提高警惕,做好对第四代的防治工作,降低虫量基数,减轻第五代的防治压力。
3、二化螟:当前田间总体虫量不高,但地区间分布不平衡,世代重叠严重。昆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监测结果显示,大部分地区二化螟诱集量在8月20日前后出现诱集峰。根据二化螟发育历期推测,三代二化螟在8月底开始陆续孵化。前期及上年虫量较高田块必须重点做好三代二化螟防治,治早治小,尽量压低虫口基础。
4、纹枯病:今年各地纹枯病7月10日前后初见,见病时间接近常年略偏早,但前期发病较轻、上升较慢,8月中旬以来上升快,发生趋重,地区间有一定差异。南湖8月21日调查,平均株发病率12.2%。秀洲8月20日调查,平均株发病率15.2%,高于去年同期。嘉善8月21日查,未防田块纹枯病株发病率5.1%,防治田块平均株发病率0.16%。海宁8月21日调查,平均株发病率9.02%、丛发病率23.13%,高于去年同期的株发病率2.68%、丛发病率12.5%。桐乡8月20日观测站系统调查平均病丛率15.33%,大田普查平均病丛率7.2%,均低于历年同期。由于晚稻苗数足,当前田间密闭程度高,下阶段雨水天气增多,有利于纹枯病发展、蔓延。
5、稻曲病及穗期杂病:为典型的气候性病害,气象部门预测8月底至9月上旬,我市多阵雨天气。目前种植的品种(特别是杂交甬优系列)均较感病,如在破口前后遇到适温多雨天气,有重发的可能,需在水稻破口前7-10天做好预防工作。
二、防治意见:
(一)防治重点:
以稻曲病、纹枯病等穗期病害防治为主,兼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二化螟。
(二)防治时间和对象:
水稻破口前7-10天左右(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齐平)全面防治一次。各地可根据水稻生育期和上次防治间隔时间而定,常规粳稻一般在9月初。早稻种植周边、早播早插杂交稻等二化螟重发田块隔7-10天再防治一次二化螟;杂交稻等感病品种药后10天左右(破口期)再防治一次稻曲病;有叶瘟发生田块和感病品种在破口期防治一次稻瘟病。
(三)防治药剂:
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等穗部病害建议选用肟菌·戊唑醇或苯甲·嘧菌酯或苯甲·丙环唑或咪铜·氟环唑等;防治稻瘟病可选用吡唑醚菌酯或三环唑等。
防治稻纵卷叶螟建议用阿维·氯苯酰、甲维·茚虫威、多杀·茚虫威、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二化螟重发地区建议用喹硫磷(或阿维菌素)+乙基多杀菌素(或乙多·甲氧虫或四唑虫酰胺等);防治稻飞虱建议用烯啶·吡蚜酮、吡蚜·呋虫胺、三氟苯嘧啶等。
注意事项:
(1)现阶段正是秋蚕生产季节,蚕桑地区慎重选择防治时间、防治农药和防治方式,避免桑、蚕中毒事故。
(2)注意交替使用农药,严禁连续使用单一农药,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3)二化螟重发田块建议低茬收割并灭茬,同时做好秸秆粉碎或离田处理,尽量减少越冬虫源。
(4)农药使用后,应及时将包装废弃物送交各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