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阅读辅助
退出关怀版
关怀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技> 病虫情报
病虫情报  
降低二化螟虫口基数措施意见
出处:嘉兴市土肥植保与农村能源站 发布时间:2023-04-21

根据今年越冬代螟虫残留虫量、发育进度及往年数据综合分析,预测今年主害代二化螟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有毁秆倒伏风险,因此做好越冬代二化螟防治工作,对减少二化螟虫口基数,减轻后期防治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生情况

1、冬后残留虫量,普遍高于去年。针对去年二化螟发生严重地块及其周边田块3月615日,市站会同各县(市、区)植保站开展了越冬代二化螟残留量调查,共剥查43块田,平均亩虫量3.42万条,幅度024.9万条明显高于去年同期的0.73万条。其中,南湖新丰0.15万,平湖乍浦2.10万,市农科院(王江泾)0.88万,桐乡濮院0.95万,嘉善陶庄0.50万,海盐秦山1.88万,海宁袁花14.17万;亩虫量1万条以上共26块,占60.5%;0.51万条共5块,占11.6%;0.10.5万条共6块,占14.0%;0.1万条以下4块(含0条1块),占14.0%。

2、二化螟发育进度略早于去年,地区间差异大4月中旬各植保站化蛹进度剥查结果显示,已陆续进入化蛹高峰,但地区间差异较大其中平湖新埭4月17日化蛹率17.65%,市农科院(王江泾)4月18日化蛹率30.20%,桐乡濮院4月19日化蛹率为13.33%,南湖新丰4月19日化蛹率64.52%,嘉善陶庄4月20日化蛹率56.30%。随着气温升高,越冬代二化螟发育进度将加快,结合历史数据分析,预计大部分田块稻桩内虫源化蛹高峰在4月中下旬至5月初。

3、灯下诱虫量显著高于往年。今年市站灯下成虫初见期为4月5日,略早于去年的4月8日。截至4月20日,累计诱蛾量327头,显著高于去年同期的4头。据各地智能测报显示,嘉善、平湖、海盐、桐乡均在4月1819日出现一蛾峰。其中,海盐武原4月18日出现一蛾峰,当日蛾量155头,早于去年4月27日蛾峰;嘉善天凝4月19日出现一蛾峰,当日蛾量2528头,早于去年4月23日蛾峰。预计下阶段成虫诱捕量将持续上升。

二、防治意见

近年来多暖冬天气,上茬水稻高茬收割及秸秆大量还田,二化螟越冬存活率高,虫口基数大。对冬闲田和绿肥田进行翻耕灌水杀蛹、在上年二化螟重发区进行性诱,是现阶段降低二化螟虫口基数的重要防控措施。

翻耕和灌水杀蛹技术:在二化螟化蛹高峰期(化蛹率50%),应在4月中下旬至5月初对冬闲田和绿肥田进行翻耕,将残留稻桩、秸秆翻入土中,灌水淹没,保水10天以上,杀灭越冬代虫蛹。

二化螟性诱技术:在上年二化螟重发田块及周边,采用信息素诱捕时间为4月初至9月底,选用持效期3个月以上的诱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平均每亩放置1个,放置高度以诱捕器底端距地面50~80cm为宜间隔25m以上

三、注意事项

1、为避开越冬代二化螟成虫侵入单季稻田为害,建议将单季晚稻播种时间推迟至5月下旬,二化螟重发区域应将单季晚稻播种时间推迟至6月1日之后

2、推广移栽种植模式,用无纺布、防虫网等覆盖秧盘,避免水稻秧苗期受二化螟产卵为害。早播秧田可人工摘除卵块,并在移栽前打好“送嫁药”防治一次二化螟。

    3、因二化螟喜食杂交稻,杂交稻二化螟虫量明显高于常规稻,重发区域不建议种植杂交稻。


打印】  【关闭】